合肥工业大学“滇风白韵,同心筑梦”暑期实践团队赴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喜洲镇开展民族团结实践活动
近日,合肥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滇风白韵,同心筑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喜洲镇开展了为期一周的实践活动。团队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深入基层助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乡村振兴,收获颇丰。
探访非遗传承,增强文化自信。实践团队将目光投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白族扎染,特意拜访了其代表性传承人张翰敏。在扎染体验馆,队员们全程观摩了扎染的完整流程,从植物靛蓝提取、染料制备,到布料处理、图案扎结,再到浸染固色,每一个环节都让大家感受到匠人们的精湛技艺与坚守。通过亲身体验和交流,队员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有了更深理解,文化自信与传承责任感也随之增强。
图1.团队成员亲身体验非遗扎染
共商发展之计,贡献青春力量。在喜洲镇政府,实践团队与当地干部围绕“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赋能乡村发展”展开座谈。队员们结合学科优势,就当地民族节庆和传统手工艺资源建言献策:建议整合资源打造特色文化节庆品牌,设计民族文化深度体验旅游线路,探索“文化展示+沉浸体验+特色消费”的融合模式,为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添力。
图2.团队成员向喜洲镇团委了解当地民族团结状况
聚焦产业融合,探索振兴新路。围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非遗工坊”联动发展,实践团对该民族地区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同时,团队成员结合专业知识,规划田园综合体验区与手工艺研学基地的协同发展路径,提出借助社交媒体、电商平台及直播带货等方式,拓宽当地优质农产品和特色手工艺品的市场。此外,实践团还走进梨园,体验古法梨膏的制作全过程,体会传统技艺在现代产业中的价值。
图3.团队成员参与梨膏制作过程
开展政策宣讲,凝聚团结共识。在喜洲村,实践队员化身“民族团结宣讲员”,开展“石榴花开,民族团结”主题宣讲。他们用通俗语言解读国家民族政策,介绍高校支持少数民族学生发展的举措,并通过案例和图片展示,加深村民对民族团结重要性的认识。活动最后,全体人员共同宣读《民族团结进步承诺书》,表达共建家园的意愿。
图4.团队开展“石榴花开,民族团结”宣讲会
感悟历史传承,坚定奋斗信念。实践团队分别前往大理白族自治州博物馆与璞真扎染博物馆,通过文物史料和历史影像,感受大理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创灿烂文化的历史。队员们表示,将把实践感悟转化为行动,争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践行者,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贡献青春力量。
图5.团队成员参观大理州白族博物馆文物
此次实践活动,以鲜活的实践形式深化了青年学子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解。这不仅是一次文化传承的寻根之旅,更是一场民族团结的践行之旅。它让青年学子在服务基层中厚植家国情怀,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对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担当,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注入了蓬勃的青春动能,彰显了“石榴花开”主题下各民族同心筑梦的深厚意义。(陈胜男/文 王嘉诚/图)